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 李纯)第九届北京高校兵棋推演大赛12月10日在清华大学落下帷幕。9天时间,来自北京38所高校的128支参赛队经过2轮线上赛和5轮线下赛的角逐,最终决出特等奖队伍1支、一等奖队伍3支、二等奖队伍4支、三等奖队伍8支。另有5所学校获优秀组织奖,2名教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
12月10日,第九届北京高校兵棋推演大赛在清华大学落下帷幕。清华大学供图。
本届大赛以“岛屿进攻作战”为主题。每支参赛队由两名选手组成,采取“背靠背”形式进行比赛,分别扮演红、蓝方各推演一局。最终积分高的队伍获得晋级,积分低的队伍被淘汰。
大赛总导演、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潘新毛表示,在多种战争样式中,岛屿进攻作战的难度相对较大,需要考虑制空权、制海权、兵力投送、抢滩登陆、城市进攻、后勤保障、联合指挥、协同作战等多种因素。将“岛屿进攻作战”设定为本次大赛的主题,就是为了让高校学生知晓岛屿进攻中的重难点,哪些问题值得关注。
本届大赛邀请潘新毛担任大赛总导演,国防大学教授李伟、军事科学院副研究员肖德伟分别担任红、蓝方导演,清华大学党委武装部国防教育办公室主任董智担任裁判长。赛事获得济南棋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提供比赛所用的兵棋推演系统。
记者在清华大学兵棋推演室导演大厅看到,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实时赛况。空中战机、水面舰艇、抢滩登陆……红蓝双方于方寸间你来我往。许多参赛学生现场观战,不时评价红蓝双方的表现,判断“战局”走向。
据大赛组委会介绍,本次大赛规定每所学校最多4支队伍参赛。由于兵棋推演在高校中越来越受欢迎,有些学校的报名队伍远超4支,要在校内先进行一轮预选赛,筛选出最强阵容“出征”。潘新毛指出,今年大赛的激烈程度高于以往。兵棋推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适合在学生群体中推广。
在北京市教委和北京高校国防教育协会的指导下,清华大学已连续承办九届北京高校兵棋推演大赛。董智表示,今年进行校内预选赛的高校多于往年。经过预选赛的选拔和打磨,参赛选手的水平均有大幅提高,赛况也异常激烈。
兵棋推演是战争决策的重要工具,运用统计学、概率论、博弈论等科学方法,对战争全过程进行模拟。兵棋推演也是世界一流军校学生的必修课,可以帮助判断战争形势、完善战役方案、辅助战争决策,对普通高校学生掌握国防知识、了解战术思想、锻炼战略思维也有着重要意义。
“特种作战”“高寒山地作战”“海上封锁行动”“陆空联合作战”……每一届北京高校兵棋推演大赛都会设计主题想定。纵观历届大赛的主题,潘新毛说,高校学生通过参加兵棋推演,在较短时间内将主要的作战样式都过了一遍,了解不同战法、不同武器装备乃至不同对手,“更能增长国防知识,增强对国防军事发展的兴趣”。
“不仅在军事领域,兵棋推演在国防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复杂问题分析上也能起到很大作用。”董智表示,对于当前高校学生而言,兵棋推演是非常适合锻炼、提高思维水平的工具。每一年的大赛主题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契合当下国防军事领域的热点事件,加深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和军事常识的了解。
北京高校兵棋推演大赛已成为一项品牌赛事。谈及下一步的打算,董智也表示,希望带动更多高校深入了解兵棋推演,做好校内赛工作,为兵棋推演大赛奠定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加强与军事专家、院校的合作,更好地指导高校学生,使他们了解国防、关心国防、热爱国防甚至未来能够投身到国防事业中。(完)
中新网太原12月10日电 (任丽娜)山西,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也是中国诗词书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10日,《咏晋诗文书法作品展》在山西省图书馆一层展厅正式开幕,3位书法家以笔墨为媒讲述表里山河。
以笔墨为媒讲述表里山河。任丽娜 摄
此次书法展览的3位作者分别是田树苌、马俊青、白杰。他们不仅是书法艺术家,还是山西文化的传承者。他们以笔墨为媒,将三晋历代经典诗词书写吟诵,表达了对山西山川盛景和人文名胜的向往与热爱,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才情与风骨。
田树苌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山西省书法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全国中青年书法展评委,全国流行书风征评展评委。马俊青为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山西省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曾任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院长、书法系主任。白杰现任山西省青年联合会常委、文化和艺术界别主任、交流合作专委会主任,山西省硬笔书法协会执行主席,其作品被山西博物院、山西省图书馆等机构收藏。
开幕式上,田树苌、马俊青、白杰捐赠了各自的书法作品及书籍,山西省图书馆副馆长李建强颁发了收藏证书,标志着上述书法家的作品将永远留存于山西省图书馆。最后,由山西省文联党组书记李斌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咏晋诗文书法作品展》山西开展。任丽娜 摄
《咏晋诗文书法作品展》的举办,既是对山西诗词书法文化的一次再回顾,也是对书法艺术价值与时代意义的一次再发现。在频频驻足间,参展观众感受到了表里山河的独有魅力与书法艺术的夺目光彩,以及山西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次展览由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山西省图书馆和三晋出版社联合主办,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2月24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