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 应妮)俄语原版音乐剧《恶魔奥涅金》10日完成在北京的首轮演出,这也是俄语原版音乐剧首次登陆中国市场。
俄语原版音乐剧《恶魔奥涅金》剧照。 天桥艺术中心供图
音乐剧《恶魔奥涅金》是由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创意改编,大胆重构故事时间线,并且创造性加入“恶魔”一角,像放大镜将人性挣扎与心底欲望都展露无遗。作为俄罗斯LDM剧院驻演九年场场爆满的口碑佳作,该剧是百老汇制作水准和俄罗斯文化灵魂的无缝嫁接,现代音乐与柴可夫斯基经典歌剧的巧妙结合,打造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盛宴。
俄式美学天生带有悲壮的感染力。为了此次中国巡演,《恶魔奥涅金》的舞台道具全部重新制作,剧中标志性的代表时光倒转和舞会等主要场景的八音盒大转盘,与驻演版本相比,由原来的9米扩大为14米,以更适配中国巡演舞台。其他道具如俄式灯具、床具、书架等都力图还原19世纪俄罗斯真实样貌,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观演体验。旋转的舞台,倒转的时空,轮回的命运,错位的人生,就像恶魔手中的旋转八音盒,欲念的推手无处不在,为其赋上了一层凄婉悲怆的滤镜。
俄语原版音乐剧《恶魔奥涅金》剧照。 天桥艺术中心供图
当鹅毛大雪沸沸扬扬铺天盖地,不管是涅瓦河畔的人情百态,还是决斗之时的血色浪漫,抑或是群魔乱舞、诡异绮丽的塔季扬娜的梦,都宛如梦幻般奇异,张力十足,兼具了前卫与抽象、华丽与古典。
《恶魔奥涅金》首次中国巡演,演员阵容也令人惊喜,男主奥涅金由俄罗斯最受欢迎的音乐剧演员之一伊万·奥若金扮演。伊万是俄罗斯音乐剧演员、歌手兼制片人,国家戏剧金面具奖、剧院音乐之心奖、金灯奖等多料国家大奖获得者,也是“俄版魅影”和“吸血鬼伯爵”的扮演者,在国内外拥有大批粉丝。此外,更有俄罗斯十多项国际声乐比赛的获奖者安东·阿夫杰耶夫饰演连斯基,音乐剧演员兼编舞谢尔盖·胡季亚科夫饰演恶魔,全俄和国际声乐比赛获奖者塔蒂亚娜·库利科娃饰演塔季扬娜。
俄语原版音乐剧《恶魔奥涅金》剧照。 天桥艺术中心供图
演出在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欢呼中落幕。观众表示“完全不同于法剧和美剧,是一种更华丽浪漫的极致体验”“本年度最惊喜最超值的一部剧”“前排浸没式体验让人惊喜连连”。不少观众在社交平台上直言“永远可以相信俄式审美”。
据悉,结束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演出后,俄语音乐剧《恶魔奥涅金》将赴深圳、杭州、南京、上海及厦门,展开为期6周的中国巡演。(完)
中新社广州12月10日电 题:“数字湾区”加速构建 公共服务融通共享
中新社记者 蔡敏婕
清晨,在广州的一家街角面馆,粤港跨境货车司机林晓东用手机扫码消费一碗云吞面后,利用导航系统把一货柜新鲜蔬果运至香港湾仔的超市。“新鲜到港!”香港消费者拿起一盒青苹果番茄,扫码追溯得知蔬果产地为广东韶关;在广东韶关某个村庄的政务中心,香港新农人黄梓楠通过“粤智助”跨境通办系统实现业务跨境办理,“不用回香港办理了,我在这里的系统可以实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推进实施阶段,正由“制造—贸易”的合作发展到公共服务、智慧政府、科技研发、金融货币等多领域深入合作阶段。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10日继续在广州举行,粤港澳大湾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在会议上就智慧政府建设和数据治理方面继续深化交流合作。
共建“数字湾区”,关键在于“联通”,以数字化推动三地规则机制有效衔接、新型基础设施高效对接,促进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加速打造统一大市场和优质生活圈。
目前,粤港两地共同建成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在线跨境通办服务专区,首批共上线108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同时,广东在港澳设置近20台“粤智助”跨境通办自助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60多个跨境通办窗口,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居民线下办事需求。
如何加速“数字湾区”的构建?在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及南部市场主管合伙人张立钧看来,促进数据跨境流动、互联互通是实现“数字湾区”的重要基础。
“目前,粤港在数据资源的确权、交易、流动等方面机制尚不统一,交易活跃度和市场影响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张立钧建议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探索“数据特区”试点,运用隐私计算、安全隔离、可信任验证等关键技术,加强跨境数据流通服务与分类管理,与此同时,支持经许可的企业、高校以及研究机构,以“数据可用不可见”为前提,进行数据挖掘、计算、分析及应用等科研工作。
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杨鹏飞表示,广东将会同港澳地区建设高速泛在融合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推动大湾区算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为推动湾区数字化进程,龙头企业积极布局。“数实融合”“赋能产业”是本次论坛上的高频词。腾讯云副总裁杨晨表示,腾讯云推出覆盖工业、交通、政务等超过130种产业场景,为超过400个行业提供解决方案。中国联通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光说:“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加速发展,需要构建适应数据要素特征、促进数据流通利用、发挥数据价值效用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
得益于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政策措施“软联通”的发展,目前已有3200多名港澳专业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执业,累计3500多人通过“一试多证”获三地技能证书。港澳居民在粤参保超过34万人次,“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广东”逐渐成为现实。
用数字技术实现更好的“联通”,归根到底让居民真正能够享受到数字智慧城市的服务。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强调,要把视角归根到“人”,提升居民的获得感,促进人员流动、民心相通。
有学者认为,三地政府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实现数字治理的体系建设,制定共同的规范和标准;加强技术合作和研发,提供更加精准的人才政策;还需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推动数据共享和信任建立。(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