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12月10日电 题: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那场浩劫中我失去了六位亲人
时值寒冬,气温临近冰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在家人的陪同下,95岁高龄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再次来到“哭墙”前,名单墙上亲人的名字是老人一生的牵绊。“我年纪大了,以后不一定能来了。下一代会代我来,一直都会来。”
“哭墙”位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面,上面镌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沉痛过往,是中华民族不能忘却的记忆。
图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泱波 摄
艾义英在那场浩劫中失去了六位亲人。“艾仁银、艾仁林、艾仁炳……”老人抚摸着遇难亲人的名字,回忆起往事:“日本兵来抓人,我当时哭着抱着爸爸的腿,说‘爸爸你不能走,你走了我怎么办’,但是后来,他再也没能回来。”
1937年冬天,艾义英的父亲艾仁银、两个叔叔艾仁炳和艾仁林、两个堂哥艾义生和艾义荣以及姑爹父子俩都被日军抓走。七位被抓的亲人中,只有艾义英的堂哥艾义荣还有一口气,最后被救了回来。
“第二天就有村民说‘艾家几个人在麦子田被杀了’,我们都哭着一起去看,我一个堂哥那时才18岁,脸上被戳得一道一道的……”艾义英回忆说。
这场战争带来的苦难,给每一个家庭留下了刻骨铭心、无法抹去的痛苦记忆。艾义英说,那时女人们带着孩子艰难度日,被大家叫作“艾家寡妇”,她听得心碎。
经受过战争的磨难,艾义英更懂得和平的可贵。老人不辞辛劳,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为真相奔走,为正义发声,为和平代言。
2014年,时年86岁的艾义英应日本“中国战争受害者证言集会邀请会”邀请,前往日本大阪、名古屋、东京等地参加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集会。她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这段承载着家族记忆的悲痛历史。她说:“这十年的变化太大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了解这段历史。现在国家越来越好,就是靠你们年轻人,希望你们珍爱和平。”
图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中)在家人的陪同下献花。泱波 摄
如今,每逢清明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艾义英都带着晚辈到“哭墙”前祭奠亲人。陪伴老人身边的,是艾义英的儿子黄兴华,他也是首批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
“家事也是国事,作为幸存者后代和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我们有这个责任,把这段历史向后代、向社会讲述,让大家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教训,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黄兴华说。(完)
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 (贾鸿瑾 张素)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主要承担重庆电力系统的调峰、填谷、调频等任务,被喻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大型“充电宝”。据知,该电站四台机组预计将于2024年6月全部投产发电。
记者采访获悉,由水电八局机电公司承建的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1#)已正式通过15天试运行,于本月7日宣布投产发电,较合同工期提前了24天。
据介绍,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总调节库容达到1443.9万立方米,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设计年抽水电量26.72亿千瓦时,年发电量20.04亿千瓦时。其中,水电八局承担电站主副厂房、主变洞及开关站的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工作和机组安装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该电站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要在红层砂岩地区建设。“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克服计划工期紧、施工任务重、地质条件差等不利因素,通过开展劳动竞赛等活动,提前完成了首台机组混凝土浇筑目标、2#机组定子吊装、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等多项节点。”水电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面向电站机组全面投产发电,项目部将继续严格过程管控,确保电站安全稳定建设运行。
据统计,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全部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5.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87万吨。而当电站机组全部投运后,将极大助力改善重庆全网电源结构、缓解当地电网调峰困难、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由此成为西南地区电网名副其实的“超级充电宝”。(完) 【编辑:唐炜妮】